□董世慧(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虚拟“碳账户”到线下“空瓶猎人”,一股由青年人主导的“绿潮”,正悄然重塑中国社会的发展面貌。这已远超个体环保行为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内化为日常“新算法”的自觉行动。当代青年正以其独特的时代禀赋,让每一次低碳选择、每一次绿色消费,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微小支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充满活力的微观注脚。

这场“绿潮”源于青年一代的“向内求索”,他们正以价值观重构生活逻辑。在物质丰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曾一度笼罩在“精致利己”“月光族”“啃老”等刻板印象下。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便会发现,这一代人实际上正在实现从“占有物质”到“丰富体验”的价值转向。他们发出“何为美好生活”的本质性追问,开始主动探索一种更简约、健康、本真的生活方式。他们试图在丰裕中摸索“真”,在喧嚣中找回“静”,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重构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环保从外部约束转向自我追求的自主体认,于是,一种更具自觉意识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在“绿潮”青年这里,绿色出行伴随的是健康收益与碳排放减少。这种将个人的美好生活与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深度融合的价值观,正是驱动一切外部变革的内核所在,“绿色生活,不是选择使用什么样的产品,而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绿潮”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以消费选择重塑市场格局的“向外延伸”。青年是市场上最敏锐的群体,其消费需求侧的信号必将汇聚成强大的市场导向力,甚至直接指向未来。据媒体调查数据,九成受访青年消费者表现出对绿色产品的选择倾向。北京某低碳二手商品商场在“十一”期间创下销售量环比增长165%左右佳绩,正是市场经济中“需求驱动供给”基本规律的实证。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消费者在购物中更加关注产品的碳足迹、拒绝过度包装、青睐采用可再生材料的品牌时,他们的每一次扫码支付,就都成为一次关于绿色未来的投票。而这种集体选择形成的清晰市场信号,必将无声却有力地重塑市场逻辑。我们每个人都是行动者,我们一起选择,市场就会看见。在这个意义上,青年的消费选择已超越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成为一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借助数字时代的优势,“绿潮”青年将个体行动汇聚成推动变革的集体力量。他们以数字时代的智慧,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可连接的行动,通过碳足迹小程序将抽象的减排目标拆解为具体的日常任务,借助二手交易平台构建起资源循环的微观网络。这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实践,不仅提升了环保行动的效率与韧性,更构建起一种更新、更紧、更有效率的群体环保参与机制。在社交媒体社群的相互督促与见证下,“绿潮”青年可以分享自己的碳减排行动、旧物改造成果,乃至解读复杂的环保认证,帮助更多人作出明智的消费选择。这时,环保就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放大了“绿潮”的规模效应。一次垃圾分类、一次绿色出行、一次空瓶行动,当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与自下而上的数字创新实践形成了完美呼应,并汇聚成集体的力量,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磅礴活力。

奔涌的“绿潮”告诉我们,这场变革的真正力量,源于青年运行于日常的“生活新算法”,当千万次看似微小的低碳选择汇聚成清晰的碳足迹数据,当理性的绿色消费凝结为统一的市场信号,一种“微观实践驱动宏观变革”的新范式已然成型。我们有理由相信,当青年的个体选择与国家的绿色发展同频共振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