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榜挂帅”擂台赛颁奖仪式现场。
□彭琼英
10月14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在长沙圆满落幕,全国121所高校的近千名科创青年,围绕企业“卡脖子”难题展开巅峰对决,最终4个项目现场签约。这场“英雄不问出处”的擂台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创新锐气,更以机制创新为笔,在湖湘大地上书写着“青年智慧对接产业需求”的生动篇章。
创新要“解渴”,就得瞄准真需求。曾几何时,“论文写满篇,落地难沾边”是部分高校科研的尴尬写照,青年学子的创新火花往往困在“象牙塔”里。而“揭榜挂帅”最打动人的,就是把“出题权”交给了最懂需求的企业。本次赛事中,“隧道工程装备关重件再制造”“高性能耐磨轴承制造”等19道考题,全是高端装备制造一线的“急难愁盼”。长沙理工大学团队盯着隧道工程装备关重件“更换成本高”的痛点攻关“再制造材料”,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围绕“高速高精度激光纳米增材制造”持续优化技术——当创新靶向对准产业“病灶”,精准破题让青年的奇思妙想有了发力点,让创新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创新要“结果”,需要产学研各方要素的深度融合。“揭榜挂帅”不仅是项目对接的平台,更是创新生态的“连接器”。出题企业主动向高校团队开放实验室、提供机床参数等核心数据,高校团队则带着技术方案主动对接需求、反馈进展——这样的“双向奔赴”,既避免了技术落地的“水土不服”,更让青年在实战中学会了“工程化思维”。这种“企业出需求、高校出智慧”的互动,为青年创新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支撑,让创新土壤更加肥沃。
创新要“长效”,就得做好“后半篇文章”。这场赛事落幕了,但湖南与青年科创人才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开始:1928个创业工位供青年扎根,单笔最高100万元股权投资解资金燃眉之急,还有政策解读、企业参观等配套服务——从“擂台比拼”到“落地孵化”,一条完整的“创新闭环”已然形成。当青年看到自己的方案能变成工厂里的设备、工程中的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自然喷涌而出。从“为论文而研”到“为应用而创”,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工程机械之都”的活力迸发。
从“揭榜挂帅”的擂鼓声声,到“成果落地”的签约掌声,湖南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青年创新的活力,需要好机制来点燃;产业发展的动能,需要新力量来激活。当越来越多高校青年在“解决真问题”中锤炼本领,当“敢破局、能落地”成为青年创新的标签,湖湘大地上必将涌动起更多创新奔涌的浪潮,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