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唐代远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再次响彻云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这场阅兵,不仅是对抗战英烈和伤亡同胞的深情告慰,更是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号: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在铭记中奋进,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这是历史的回响,是用鲜血铸就的和平丰碑。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既捍卫了历史真相,也是对国际上某些“选择性遗忘”的有力回应。当年,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使其“北进”“南进”图谋破产,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如今,当受阅方队迈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国防力量,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前仆后继换来的和平与尊严。面对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有责任守护,这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这是和平的誓言,是以实力捍卫的文明选择。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和平与实力的辩证关系。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更珍视和平的珍贵。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用千万生命换来的,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宪章的坚定维护者,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武止戈”的安全观。通过阅兵展示国防现代化成果,正是向世界宣告:我们绝不允许历史被歪曲,绝不允许悲剧再重演。中国人民珍视和平,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未来的征程,是用奋斗书写的复兴答卷。从抗战胜利到强国建设,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新时代中国人手中。人民军队正加速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这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队,既是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也是世界和平的积极维护者。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积贫积弱的模样,但伟大复兴绝非轻而易举。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面对困难挑战时的精神坐标。无论是科技强军“向创新要战斗力”,还是深化国防改革“破除体制藩篱”,都需要我们铭记历史,更从中汲取前行力量。
80年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赢得独立;80年后,我们以自强不息赢得尊重。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未来的启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宣言响彻世界,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伟大抗战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化作奋斗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以和平之名铭记苦难,以发展之力开创未来,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过去,也将指引我们走向辉煌。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