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下沉县乡激活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蓝海

来源:红网 作者:江雨红 2025-08-28 09:56:40
—分享—

□江雨红

如果把今年1222万高校毕业生比作一条洪流,县城就是那条被忽视的支流——它缺的不是水,而是让年轻人愿意跳进来的“浪花”。与城市“内卷式”的就业洪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乡基层长期存在的“人才洼地”。破解这种“就业难” 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将就业服务重心下沉至县乡,主动打造让青年人愿意扎根的“成长生态”。

破解困局,在于打破信息壁垒,让县乡岗位“看得见、够得着”。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多因受限于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县乡企业“招不到人才”,多因缺乏对接高校的渠道,也不懂如何向毕业生传递 “岗位价值”。破解这一“供需错配”,关键在于构建“政府搭台、校地联动、政企对接”的精准服务体系。河南省兰考县县人社部门联合教育局成立“县校就业协作中心”,一边深入乡镇摸排岗位需求,一边联动高校开展“定向输送”,通过专场招聘与基层实习,让学生实地感受岗位与产业的关联。这种“从校园到田间”的精准对接,将就业服务从“单向信息推送”升级为“双向价值认同”。它不仅打破了“县乡岗位=低端岗位”的刻板印象,更让毕业生看到县乡岗位不是“生存选择”,而是能与县域产业共成长的“发展机会”。

留住人才,靠政策托底,让县乡就业“有岗位、留得住”。县域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其抗风险能力较弱、用工成本高、品牌吸引力不足,使其在招聘中处于弱势。政策不能仅停留在“发补贴”的浅层层面,而需通过组合式激励构建“企业敢招、毕业生敢留”的保障体系。江西吉安县推出了“三维补贴+税收优惠”组合政策,在2024年该县中小企业招聘毕业生人数同比增长42%。这套政策构造了“政策红利→企业扩岗→毕业生稳业→县域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对企业而言,补贴缓解了成本压力,税收优惠增强了发展信心;对毕业生而言,社保、房租等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在基层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政策传递出“县乡重视人才”的信号,逐步扭转了“基层是过渡站”的认知,让扎根县乡成为主动选择。

赋能成长,要靠技能搭桥,让青年人才“能干事、有奔头”。县乡发展需要“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这就要求打破“高校培养与县乡需求脱节”的壁垒,通过“订单式培训”将毕业生的“通用技能”转化为“县域适配技能”。湖南省新宁县马头桥镇开展村民主播培训,建成首个助农直播间,累计直播带货80余场,推动20余种特色农产品线上成交2600单,帮助村民增收20余万元。这种“产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的模式。让毕业生掌握了能在县乡长线发展的“傍身技能”;为县乡特色产业升级注入了“智力动能”,实现个人成长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从“就业蓝海”到“发展沃土”,县乡基层的潜力释放,离不开“精准对接”“政策托底”“能力赋能”的协同发力。当就业服务从“送下去”转向“留下来、长起来”;当县乡从“就业备选项”变为“价值实现主舞台”,更多青年才俊必将扎根县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就业问题的缓解,更是县域经济从“要素驱动”向“人才驱动”转型的澎湃动能,这既是破解青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之道。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