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疾风
在基层治理的广袤舞台上,浙江的“导师帮带制”闪耀着独特光芒,宛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基层干部成长与乡村振兴的希望之门,为各地基层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蓝本。
基层干部作为直面群众的一线力量,其素养与能力深刻影响着农村发展的走向。然而,众多年轻基层干部虽满怀热忱,却常因经验匮乏,在复杂的基层事务中举步维艰。浙江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精心打造“导师帮带制”,为基层干部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基石。
在导师的遴选上,浙江秉持严苛标准,全方位考量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个人作风等,广纳贤才构建村级导师储备库。这些导师均是久经沙场的“实干家”,他们怀揣着对基层的深厚情感与丰富智慧,将自己多年来在基层摸爬滚打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例如,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镇新村村“第一书记”邱娇,在导师裘松伟的悉心点拨下,领悟到与村民沟通的艺术,巧妙运用质朴的“群众话”,成功凝聚人心,推动毛竹合作社落地生根,赢得村民的信赖与支持。
“导师帮带制”的魅力,在于教学场景的鲜活与教学方式的务实。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说教,而是将广袤的农村天地化作生动的课堂。导师们与年轻干部并肩同行,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实际工作中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像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白鹤殿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定粮,在导师何德兴的引领下,深度挖掘本村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成功将乡村旅游打造成村庄发展的亮丽名片,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起来。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模式,让年轻干部在实干中磨砺本领,在点滴积累中实现能力跃升。
为保障“导师帮带制”行稳致远,浙江各地妙招频出。一方面,创新推出“跟班实训法”“结对包联法”“授课宣讲法”等多元方法,确保帮带工作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义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为制度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精心制定正负清单,湖州市以庄重的“聘书颁发与结对仪式”强化责任意识,全程跟进记录帮带进展。同时,在严管的基础上,不忘给予导师充分的关爱与激励,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待遇保障与晋升通道,极大地激发了导师的积极性与使命感。
在“导师帮带制”的催化下,浙江基层干部队伍焕发出蓬勃生机。一批又一批年轻干部在导师的精心培育下,成长为精通群众工作、擅长引领发展的行家里手,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奋勇前行的中坚力量。这一制度不仅助力基层干部个人成长成才,更为农村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了强劲动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寸乡村田野。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各地应深刻汲取浙江“导师帮带制”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本地特色的帮带体系,为基层干部的茁壮成长搭建宽广平台,凝聚起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让“导师帮带制”这把“金钥匙”在更多的乡村土地上释放无限潜能,奏响基层发展的华丽乐章。
(本件作品由大江网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