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作品选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无视农民意愿

来源:红网 作者:陈席元 赵久龙 陆华东 2024-12-20 12:08:17
—分享—

f5da5d3f1c70438289af93a32cc01454.png

□陈席元 赵久龙 陆华东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环境整治后更加“城市化”,行走在村内听不见鸡叫,池塘里也看不到鸭鹅。有村民不解,每家养几只鸡,能有多大污染?

这一“灵魂拷问”振聋发聩。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好事,一些地方却没把好事办好,惹来群众抱怨。有干部也犯嘀咕,给农民办好事,农民怎么还不情愿呢?农民的这个反问或许就是答案——征求大伙儿的意见没有?

办好村里的“关键小事”,要体现农民的关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先问问村民喜欢什么。没有村民的参与,推进过程中没有听取农民的意愿,就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点点滴滴,都是如此。

比如,个别地方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一刀切”禁养鸡鸭,村民就表示不情愿、不满意。一位受访村民说得很具体,以前剩菜剩饭用来喂鸡,母鸡下蛋还可以吃,逢年过节,儿女从城里回来可以吃“土鸡”,现在不给养鸡,想吃鸡蛋还要去超市花钱买。有的地方不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反而用停发村级养老金等手段“吓唬”村民,激化与村民的矛盾。

无论是“一刀切”禁养鸡鸭,还是越位的“吓唬”式手段,都充分暴露出部分镇村人居环境整治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无视村民意愿,实际是履职能力不足和脱离群众的表现。

人居环境事关村民生活品质,决策必须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决策、施工、评价全过程,既是让村民对治理效果“有感”,更是引导共建共治的关键之举,不仅可以减少阻力,还能降低管养成本,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从“人民期盼”出发,以“人民满意”落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说好才是真的好。干群“通和气”、标准“接地气”,整治成效方能“聚人气”。

(本件作品由新华网选送)

5a1c42da-18ef-4335-800b-e21f1e19c82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