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作品选登:箩筐不怕沉,扁担就一根

来源:红网 作者:李坦 宛新平工作室 2024-12-27 11:22:41
—分享—

f5da5d3f1c70438289af93a32cc01454.png

□李坦 宛新平工作室

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对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困扰,总书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一语既直击基层减负痛点难点,又为基层减负指明关键方法,引发基层干部群众强烈共鸣。

“箩筐不怕沉,扁担就一根”这句农民在田间地头常说的俗语,如今出现在基层干部的口中,这句话是说,如果不管扁担能不能承受,只管往箩筐里装,压断了扁担,活也干不成了。基层干部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是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一头是老百姓日常的柴米油盐,一个劲地往箩筐里装任务,再粗的扁担也有挑不动的时候。

30988f27-e989-aa93-b4b4-39e37ff313f6.jpg

都说要给扁担“减负”,为何在一些地方越减负重越多?基层治理格局不够科学合理、有效有为,是基层减负“越减越负”并衍生形式主义在基层滋长的重要诱因之一。不少基层干部坦言,少数部门不顾基层实际,滥用“属地管理”原则,淡化自身主责主业,将工作和责任层层转嫁基层。责任甩出去了,可指标和考核又层层加码,“一纸文件”转任务,“频繁督查考核”要成效。还美其名曰: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盘点销号。如此种种让身处社会治理末梢的基层干部心里既感到憋屈,却又无处诉苦。加之现行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强调形式和数量上的指标,轻则以数据排名追责问责,动辄“一票否决”。重重压力之下,基层无暇扑下身子抓落实,只能被动应付,少数基层干部转而大做迎检、备考“虚功”,甚至“花样整活”琢磨应对策略,于是催生一批“表格表姐”“材料君”等专门应对督查考核“狠”角色。“我本将心向工作,奈何工作重考核”,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无奈和讽刺。

“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表象是曲解属地管理,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搞层层摊派、责任下移,其背后是一些部门不务实、怕担当的“责任甩锅”的表现,实质是官本位思想、功利主义、形式主义作祟,根源是重“显绩”轻“潜绩”的政绩观错位。“拍脑袋决策”,重“面子”,轻“里子”,甚至工作刚起步就开始督查问效,为创新而创新、造盆景、瞎折腾。如此做法不仅给基层平添不少负担,引起群众反感,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职权较小,面对的事情却是千头万绪,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权小责却大,让基层干部无奈中更有无力之感。

由此看来,基层减负的核心,正是总书记所强调的“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31c606d5-263b-7beb-7966-239b83a5cfc9.jpg

首先要强化“靶向治疗”破解基层治理“权责失衡”困局。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入手,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权责边界界定问题。相关部门需遵循法治和依法行政原则,建立“法制化”“制度化”“规则化”的权责清单,确保基层接得住、用得好。哪些工作属于哪个层级来管、来做,如何实现责、权、利对等,都要有明晰的具体化、可操作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导引。让基层干部对标对表,该做的必须坚决执行,不该做的也有拒绝的底气和勇气。正如总书记说的,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其次要以落实见成效。对于上级机关而言,不能置身事外,只喊口号、只提要求,任由基层唱“独角戏”。对“表来表去”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上级机关更要带头改、带头治,防止“上级生病、基层吃药”。更不能以减负为名层层召开关于减少会议的会议,逐级转发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自下而上填报关于减负的表格。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治理高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目标。同时,对于基层而言,“减负”不等于“减责”,“松绑”不等于“松懈”,“该基层做的工作,基层还是要挑起担子。”防止把减负作为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挡箭牌”。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纳入处分范围,彰显了党中央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鲜明态度。知易行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为基层减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做到“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更要严防“好经被念歪”,热热闹闹假减负、伪减负,到头来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

(本件作品安徽新媒体集团选送)

5a1c42da-18ef-4335-800b-e21f1e19c82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