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方业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建设广场景观小品、过度装修、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无疑是典型的“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但是搞“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带来的未必是新形象、有面子,而是损坏政府威信,加重地方财政负担,造成发展资源的巨大浪费,恶劣影响不容小觑,需要切实地反思和问责。
首先,为何三令五申仍层层失守。这些年来,这类非必要、非急需、形式隐蔽、名目巧立的项目,被称为“新形象工程”。比如山西省清徐的这些广场景观小品,就是打着惠民工程的旗号建的。该县投资5.9亿元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居然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督促各监督单位落实党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坚决防范和纠治8类“新形象工程”问题,但此类问题仍此起彼伏。按理说,每一个工程,都涉及项目立项、预算编制、支出审核、执行监督、结项验收等多个环节,却层层把关,层层失守,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现象。
其次,整改“形象工程”要杜绝形式主义。通报的3起典型问题都属于非必要非急需的建设装修项目,存在浪费、超标等现象,而对这些问题的整改,要防止造成“次生浪费”。从新闻报道可知,一些地方在被点名后就马上开始整改,其中清徐县连夜开始拆除仿真椰子树等景观,引发热议后又停了下来,毕竟资金被滥用是浪费,连夜拆除更可能造成浪费。对问题的整改,要避免为了整改而整改,杜绝形式主义的整改。如清徐县这样连夜拆除,就是典型的为整改而整改,要及时叫停,理性整改,有效整改,避免“一刀切”式整改,造成“次生浪费”。
再次,强化制度落实,严格问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从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并作为从重或加重处分情形。那么,对此类行为一定要深挖根源,进行制度化治理,让项目建设在阳光下运行,要从制度层面防微杜渐,避免急功近利的“新形象工程”再次出现。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国内各地各部门都闻风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创建节约型机关。但从这些案例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浪费现象,甚至巧立名目搞形象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校正政绩观、权力观,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在推进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上,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弄清楚为谁而建,为谁而谋的问题,走近群众,问需于民,真正为群众谋福利。
(本件作品由新甘肃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