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作品选登:一条调水线何以焕发蓬勃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2024-11-22 09:36:59
—分享—

f5da5d3f1c70438289af93a32cc01454.png

□唐代远

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自2014年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752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全面实施,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构建。

南来之水,越过崇峻的高山、广袤的平原,跌宕起伏、逶迤曲折。东线从江苏扬州出发,13级泵站牵引长江水攀越十几层楼的高度,北至天津,东抵胶东半岛。中线以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为起点,依太行、穿黄河,润泽华北平原。两条清水长廊,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纵横渠系覆盖京津冀豫苏鲁皖7省份的城市乡村。“南水”千里奔流,展现的是智慧、信仰与实力,承载的不仅是沿线水质不断向好的过程,更是一条文旅生活风景线。

彰显水文化底蕴。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的格局影响着发展格局,每一个古代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便是明证。殷商文化、太极文化、中医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创造了世界调水工程的奇迹,更如同一位文化传承的使者,将沿线的灿烂文化串珠成线,呈现在世人面前。渠首,有烟波浩渺的水、林木葱郁的山;沿线,一渠清水串起无数个水利工程。同时,渠的两岸文化底蕴深厚,有奔流不息的黄河,有巍巍耸立的太行,有愚公移山的遗响。饮水思源而承其脉,要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铺展水生态新魅力。打好生态牌,是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途径。要把这条人民的致富线、幸福线建好、守好、用好,续写新时代的南水北调新故事,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断流26年后再现流动之美,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重点流域、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大幅增强。当下,无论是水源地、输水沿线还是受水地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物更多样了,产业更环保了,一幅人水相融、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徐徐铺展。

深耕水经济新业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动了沿线文旅、休闲、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两山”转化提供了依托。如中线工程流经的郑州市,沿渠建设了集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打造了展现中原魅力的风景长廊。再如,南阳创建丹江湖生态文化旅游圈、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五朵山九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旅+农业、+体育、+节会”等新型业态。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之水,既是促进发展之水,也是促进改革之水,不断顺应沿线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水经济焕发新的生机。

南水北调,缓解了北“渴”,也滋润了民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今天,一条调水线成为亮丽风景线,更是向“新”而行的厚重诗章。

(本作品由人民论坛网选送)

5a1c42da-18ef-4335-800b-e21f1e19c82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