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飞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大学士张英当年秉笔写的四句诗,化解了一桩宅基地纠纷,也为后世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总书记平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总书记的感慨,深刻而精准地回应了由六尺巷故事所触发的时代之问。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礼让、谦和、包容成了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三个关键词。
一
六尺巷的故事,使六尺巷成了因美名远扬而显得尤为宽阔的街巷之一,然而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礼让精神的核心所在。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对他人如对自己亲人的关爱和礼让。
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孔融让梨还是张英让地,都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大爱。“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这是中国老百姓的生存智慧。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长沙人许光达得知中央要授予他大将军衔时,愁容满面,深感不安,经过反复思考之后,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申请书写道:“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毛主席看后说:“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在当今时代,礼让精神更具有时代意义。职场同事之间的礼让,能有效缓解矛盾,维护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邻里之间的礼让,可以更好地诠释“远亲不如近邻”。在网络世界中,唯有网友之间相互礼让、进行理性讨论,避免随意发表攻击性言论,并拒绝恶意诋毁他人,方能共同营造一个积极且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
时间回溯到几百年前,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接到家信,当时他是“龙眠五才子”之首,深得康熙器重,完全可以给安徽官府作出指示,逼老家邻居就范,但他放下身段,降低姿势,以一种谦和的姿态,写了那封回信,避免了剑拔弩张的矛盾激化和事态升级。
这件事启示我们:谦和能够化解矛盾,促进邻里和社会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秉持这种谦和的态度,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化解生活中的小摩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古今中外的大家,对世界都显示了恭敬有加的态度。当年,孔子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诸葛亮在《诫外甥》中也写道:“夫志当存高远……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当被问及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时,他谦虚地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犹记得3年前袁隆平院士去世的那天,长沙万人空巷。他灵车经过的地方,市民排起长队,为他送行。袁老被人怀念,一是因为他毕生孜孜以求实现“禾下乘凉梦”,坚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他的质朴谦逊。一次,袁隆平与一位农民交谈时,他说:“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只是我们把种子种在适当的土壤里,然后老天爷下雨,阳光照射,它就生长了。”
谦和具有平和性和开放性,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它要求人们不断反省自己,保持谦逊和低调。在社会层面,谦和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社区治理,长沙在10多年前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整合资源“家门口”解纷争,把善治优势转化成了“家和万事兴”的善调优势。
古人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今人说,用谦和来镶嵌才华,才华就更加光彩夺目;用谦和来镶嵌勇敢,勇敢就更加所向无敌;用谦和来镶嵌人格,人格就更加具有魅力。诚如是哉!
三
六尺巷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包容的力量。在矛盾冲突面前,张英选择了以退为进,用包容的心态化解了双方的对立。
包容的力量在于促进和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老子用水打比喻来形容包容的重要。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从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终成刎颈之交,到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次将其释放,使其诚心归顺;从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到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都体现了超越个人恩怨和利益纷争达到一种更高层次境界的包容。
在六尺巷的故事中,张英的包容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他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对抗和征服,而在于包容和理解。这种包容的力量,能够化解一切矛盾和纷争,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包容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气质,也可以涵养一座城市的气质。
2000多年前,贾谊来到长沙,他极力主张人应以诚实、宽容、正义为主,他的观点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长沙人。
对于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来说,当今长沙吸引年轻人的理由之一也是它的包容。
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四容许”“五统一”等柔性执法的夜市管理模式;因一部纪录片而走红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坡子街派出所,允许游客文明打卡……这件件桩桩,说明了长沙对新市民、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因此,长沙既有古老与青春的双向融合,又有历史与潮流的交相辉映,是一座包容心很强的城市。
四
古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桐城,今故事发生地在长沙。
2021年11月10日傍晚,随着长沙市梓园路湖南省儿童医院对面10KV鸿园线012电线杆迁移工程圆满完成,长沙“新六尺巷”巷口豁然开朗,双向通行的最后堵点被拔除,小巷尽头闲置多年拥有近300个车位的长沙市雅礼十五中学社会停车场达成对外开放要求。这也意味着,省儿童医院及周边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得到缓解。
当时,省儿童医院门诊每天人流量在2万人次以上,进出医院车辆近2300台次,但院内仅有329个停车位,停车难问题突出。
要打通市雅礼十五中学社会停车场的“症结”,关键是扩宽梓园路至停车场之间的百米通道。要扩宽这条巷子,关键是要做通湖南省税务局宿舍区职工和家属的工作,让他们同意院子的围墙退让1.7米左右。
围墙内移,势必影响居民们的权益。“省税务局领导、街道干部、小区业委会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沟通会,采取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停车场通道设计单位、运营公司反复沟通研究,拿出最优设计方案,逐渐打消大家的顾虑,统一了思想,舍小家为大家,让他三尺又何妨。”小区业主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就这样,巷子南侧的省税务局宿舍区的围墙向宿舍区里退让了1.7米,北侧的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也将配电间楼梯改向,让出宽约1米的位置。停车场出入通道由原来的3.8米拓宽至6.5米,实现双向通行,打通了此处“肠梗阻”。
全程联点停车场项目的市发改委和雨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有感于当地居民群众克己礼让方便公众的义举,建议把这条百米无名小巷命名为“新六尺巷”,并最终获得市民政局批复。
长沙“新六尺巷”的故事也是礼让、谦和、包容的一种彰显。如今,多方互让互利的新六尺巷故事在长沙多地温情上演。
愿我们每个人都秉持礼让、谦和、包容,在“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宏大叙事中,写好我们每个人的章节。
(本件作品来源于山水洲城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