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将青年之思融入时代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徐士洁 龚子杰王嫣 汪衡 王诗颖 2024-06-14 21:38:11
—分享—

编者按: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好评”正能量。6月14日,专家学者、参赛作者、青年代表齐聚星城,通过感同身受的视角、深刻独到的思考、温暖人心的话语,与大家共同领悟思想的力量,共同感受网络评论的魅力。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让缤纷梦想闪耀方寸屏幕、信仰光芒辉映网络空间。

微信截图_20240614211034.png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生路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摄影 徐士洁 龚子杰 长沙报道

6月14日,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结果发布仪式在长沙举行,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生路芳创作的《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守圈”与“破圈”中发展》,获得了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文字评论类优秀作品。活动现场,路芳分享了自己凭借对新闻的热爱和执着,从零开始的评论创作历程。

“大一的时候,我坚信自己是一个‘有态度’的人。”路芳回忆起初入大学时的情景。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事件,她决定尝试写新闻评论。第一次将评论交给老师后,她收获了一整页的“开门红”,满是逻辑不合理、观点偏颇、用词不当等红字批注。

这一打击并未让她退缩。为了提升自己的评论写作水平,路芳第二天便去图书馆借阅了几本关于评论的书籍,细心地记下每一句启发性的句子,并反复翻看,加深理解。在阅读和实践中,她逐渐掌握了评论写作的要义。

路芳发现,刚接触到一则新闻时,人们往往会直觉式地形成一个观点。但她认为,事件的多面性意味着可以以不同的视角挖掘出更多元的观点。她学会了如何冷静分析、深入剖析问题,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论证中以理服人。路芳认为,这是锻炼初学者评论写作能力不错的方式。

谈起获奖作品《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守圈”与“破圈”中发展》的创作过程时,路芳回忆道,自己曾关注过一个关于商丘四平调的报道,作为曾经广受欢迎的地方剧种,随着时代的变迁,却面临着观众流失的困境,剧团团长近10年没有戏唱,只能靠做其他工作谋生。

“随着网络直播的流行,剧团将舞台搬到直播间,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在线观看。当看到已经54岁的团长激动得红了眼眶时,我被演员们的热爱与执着深深地感动,同时,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到担忧。”路芳说。

于是,路芳就此事件写下了《让传统戏曲文化在“守圈”与“破圈”中发展》的评论文章,“我希望我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见,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对于路芳来说,撰写评论的过程是一种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我主动了解传统戏曲文化,把这些知识运用在评论中,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虽然一篇评论的读者是有限的,但每一篇评论就像作者在读者心中埋下的一粒种子,会在某一时刻生根发芽,激发他们对时代的思考与热爱。随着评论数量的增加,它们的力量也在不断汇聚,最终成为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动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路芳认为,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创造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需求点”,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让传统文化与广大群众双向奔赴。同样,新闻评论也应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虽然初学者的语言或许还带着青涩与稚气,但每一次的尝试与思考,都是成长路上的宝贵经历。

朋友们总是感叹路芳的勇气,而在她看来,真正的“勇敢”是在每一次“发声”时的理性与冷静。“好评中国”活动为她以及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青年之思融入时代脉搏。通过文字,他们有力地传达观点,担当时代责任,拥抱未来挑战。

从最初的热情洋溢,到困惑迷茫,再到如今的从容自信,路芳的成长之路充满了感慨与收获。“我希望今后的评论能形成个人风格,能够言之有味,用勇敢与热情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路芳说。

(参与记者:王嫣 汪衡 王诗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