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历史观,善于运用大历史观贯通党的百年历史,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是对中国传统历史观的扬弃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科学态度。树立大历史观,就要拉长时间尺度、放宽历史视野,从历史和宏观的长时段,以世界和比较的宽视野,来了解事物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发展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大历史观是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树立大历史观,要求我们有广阔的历史视野,抓本质、把方向、看主流,从大势着眼、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更加注重统筹好两个大局,自觉从两个大局去谋划工作,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大历史观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树立大历史观,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发有为,进一步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灿烂的未来贯通起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任发展环境风云变幻,都能在乱云飞渡中开拓前进、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注重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总结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把对历史的认识同研判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结合起来,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大历史观是认清历史主体的历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树立大历史观,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根本宗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进一步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大历史观是洞察历史规律的历史观。历史不是一堆简单历史事件的罗列和堆砌,而是有其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树立大历史观,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历史发展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坚持“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坚持在对历史的连续性思考中,看清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真正做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相统一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并非千篇一律,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独特历史命运和历史运动规律,不被乱花迷眼,也不被浮云遮眼,把昂扬的历史自信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破解矛盾问题之策、保持埋头苦干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