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毛泽东、梁启超等政论名家这样写评论……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2022-06-23 12:14:01
—分享—

83e7080a-02dc-4d63-9b11-d7b27126b12b.jpg

近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引领风潮的政论名家,他们通过一篇篇政论,或宣传变法自强理论,或表达爱国主义精神,或探求救国真理,或抒发振兴中华志向,或引导教育爱国青年……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文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影响至今。这些政论名家的写作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评论写作的深刻见解。于今天的网络评论写作而言,这些写作经验或对评论的理解仍未过时。

毛泽东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名副其实的政论大家。他在《反对党八股》中,以毒攻毒,以“八股笔法”描述了“党八股”的罪状,这对评论写作仍具有十分强的启示意义。譬如,写文章不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能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不要“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说理要实事求是;不要“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不要“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不要“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要有些逻辑,总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要“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

25c6d6e5b0274e788c8a68b39c6243c8.jpg

梁启超。资料图

梁启超

在《<时报>发刊例》中,梁启超提出了“论说”四条,即“公”“要”“周”“适”四个字:一是“以公为主,不偏徇一党之意见”;二是“以要为主。凡所讨论,必一国一群之大问题”;三是“以周为主。凡每日所出事实,有关一国一群之大问题,为国民所当厝意者,必次论之。或著论说,或缀以批评,务献当荛,以助共识”;四是“以适为主。虽有高尚之学理,恢奇之言论,苟其不适中国今日社会之程度,则其言必无力而反以滋病,胡同人同勖,必度可行者乃行之”。

李大钊

在《政论家与政治家(二)》中,李大钊提到,“政论家之责任,在常于现代之国民思想,悬一高远之理想,而即本之以指导其国民,使政治之空气,息息流通于崭新理想之域,以排除其沉滞之质”……“盖尝论之,人之立志,无论其在为政论家抑为政治家,均不可不为相当之修养,知识其一也,诚笃其二也,勇气其三也”。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他认为一篇政论有没有价值,要看它是否含有真理的本质,评论要有“广博的知识底蕴”“求真的态度”。

邵飘萍

邵飘萍的文章往往“词锋锐利,态度勇猛”,却也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事实乃最易于证明是非”,哪怕文章再短只有几十个字,也要将大量笔墨留在摆事实上。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要求,他在新闻学专著《新闻学总论》中这样说,“除去记述某问题之理由见解外,其文词亦具有几分动人之魅”。尤其是提倡追求“简洁明快”,论证直截了当,不必多余的迂回之笔,注重表达的效率。

127665044.jpg

邹韬奋。资料图

邹韬奋

以“小言论”独树一帜的近代政论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历来强调评论写作应当短小精悍,“须汰除浮言,力求精警”,最短的评论不足百字。当然,倡导短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实实在在要做到“精警”。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曾回忆说,“为了解决一个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他(邹韬奋)常翻阅许多本书籍,拜访多少朋友,思考若干小时,然后加以整理、分析、综合,写出几百字的短文”。

张季鸾

一生践行“文章报国”理想的著名报人张季鸾,在评论写作上,他不仅态度端正无邪,心中常系读者,而且更注重思想方法的革新。他说,“凡要求现状,无论如何看不透的问题,应该学学孙行者,跳到半空中向下鸟瞰,也许会看清楚,弄明白的”。他的写作往往视版面而定,一蹴而就。难怪毛泽东曾特意对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办报要听各方面的议论,写评论才能有所为而发,这方面你要学张季鸾”。

424.jpg

徐铸成。资料图

徐铸成

始终是爱国的、进步的著名报人徐铸成,曾在《文汇报》香港版的创刊社论《敬告读者》中提到,“报纸既是人民之喉舌、社会的公器,就不容许投机取巧,看风使舵”。他十分注重评论的立场问题,绝不含糊,“任何一件事情,总会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看法。不同阶级的人对于某种事情的反应、看法是不同的。你这张报是站在广大人民、工人的立场,或者站在封建、资本家的立场,当然有很大差别”。

胡乔木

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这是作为胡乔木政论的显著特征之一。他善于运用归谬法、比较法、类比法等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以此抓住事物的本质,拆穿对方的“非逻辑伪装”。当然,他的逻辑思维并非是枯燥无法的,而是形象生动的。他说,“我们报纸工作人员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不是写小说,也不是写科学论文,而是面对着广大的群众说话,写的是有关当前问题的评论,所以就要两样都有点——既要有形象的思维,又要有逻辑的思维;既要有抽象的说理,又要有具体的形象”。

邓拓

在评论写作实践中,无产阶级政论家、杂文家邓拓一直比较注重调研。他曾说,“既然要求社论必须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各项政策原则,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实际情况就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以保证报纸的论点、论据和主张能够切合于实际的情况和需要。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实际材料,当然也就不会想象会有好的社论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2、曾建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近代部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3、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作品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第1版。


往期阅读

好评中国|延续清新文风,看近代政论名家如何写短评?

7942cab9-bc28-4cc1-8738-37785dc2f3db.jpg

注:上图二维码扫描进入官网即可注册上传参赛。